Cinque Terre  

她用三十八年写就美好育人故事 走进郑州一中原纪委书记郑梅花的育人春秋

2025-07-08浏览量583

学生的孩子又成为了郑梅花的学生

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,总有一些人以岁月为笔,以奉献为墨,书写着动人的育人篇章。郑梅花,一位在教育领域深耕三十八载的教育工作者,用她的坚守与热爱,成为郑州一中人心中的丰碑。

郑梅花是郑州一中正高级化学教师,1987年8月华中师大毕业,意气风发,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学校纪委书记。在三十八年的教育生涯中,她先后担任过班主任、年级主任、政体处主任、办公室主任、教科室主任、副校长和纪委书记等职务,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。她曾荣获“河南省优秀教师”“河南省名师”“郑州市终身名师”“郑州市首届杰出教师”“郑州市优秀班主任”等荣誉称号,其教学成果和育人理念在全校乃至全省教育系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充满魅力与智慧的教育人。

晨曦与暮色里的坚守

当郑州一中的教学楼还笼罩在熹微晨光中,郑梅花的身影已出现在走廊 —— 她俯身检查窗台的灰尘,抬头校准悬挂的校训,脚步轻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注。暮色四合时,她的办公室灯常亮至深夜,德育方案上的红笔批注层层叠叠,宛如她在教育年轮上刻下的印记。三十八年光阴,从青丝到华发,她用 “晨钟暮鼓” 的坚守,将自己活成了一中校园里最恒定的坐标。

她常对年轻教师说:“教育是场马拉松,不是短跑冲刺。” 这句朴素的哲理,藏在她每日雷打不动的 “三部曲” 里:清晨七点前巡查年级纪律卫生,课间操时观察学生状态,晚自习后逐班检查自习秩序。有次高三学生备考压力骤增,她连续两周守在走廊,用 “路过时轻拍肩膀” 的无声关怀,让焦虑的少年们在抬头间望见她眼中的镇定。

郑梅花在授课

匠心织就的育人经纬

在教育的关键路口,郑梅花总是化身学生前行的灯塔。当竞赛班学子回归高考赛道,满心焦虑与迷茫,她走进教室,以春风化雨般的话语,为学生拆解调整心态的秘诀,规划时间管理的妙招,传授与老师默契配合的良方。院士班、竞赛班、文科班的教室里,都留下过她倾囊相授的身影,那些精心准备的学法指导,是她深耕教育多年的智慧结晶,为学生拨开迷雾,指明前行方向。

她的关怀从不停留于课堂的短暂教导。与学生交谈,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,轻声细语中满是关切与鼓励。对于压力巨大、心理脆弱的学生,她更是格外上心,宛如守护雏鸟的母燕,不仅向班主任、科任老师深入了解情况,还主动联系家长,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。她的办公室永远为学生敞开,无数个午后与傍晚,那些因考试失利而垂头丧气的少年,在她的耐心安抚下重拾信心;那些被学业重担压得喘不过气的学子,在她的循循善诱中重燃斗志。她的关怀如涓涓细流,浸润着学生的心田,成为他们青春岁月里最温暖的慰藉。

春风化雨的师者仁心

“不要把私人情绪带进教室,因为讲台是神圣的。” 这是郑梅花在年级会上常说的话。她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本 “教师关怀手册”,记录着每位同事的生日、家庭情况,甚至连某位老师的母亲生病住院,她都关切问候。郑梅花的徒弟、青年教师师蕊瑾记得:“我第一次带班崩溃时,是郑书记凌晨一点给我发微信,附了二十几条班级管理妙招。”

她的教育哲学里,“严” 与 “爱” 从不是对立面。曾有学生在周记里抱怨校规严苛,她没有批评,反而发起 “校规情景剧” 活动,让学生自导自演违纪后果。当扮演 “家长” 的学生在情景剧里失声痛哭时,她才温和开口:“规则不是束缚,而是给飞翔的翅膀系上安全绳。”

郑梅花在开处室会的时候经常跟政体处的老师们讲,要常葆工作热情,常怀感恩之心,常念学校之好。一个人的幸福不是来自于你得到的多,而是来自于你计较的少。不要抱怨活动多,工作累,学生工作难做,搞德育工作,这就是工作自然的状态和节奏。教书育人是高尚的事业,也是重大的使命。在一中的三年,通过各个方面的合力培养,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懂得活着的意义,确立端正的三观,将来走出校园,走进大学,走向社会,一中的培养教育给予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,学生能够站在一个相对高的人生平台,眼界开、胸襟阔、格局大,有家国情怀,有济世理想,有责任担当,一中都是这样的学生,我们的心才真正踏实明亮。

郑梅花与学生在一起

梅香永续的精神灯塔

退休前最后一次年级会上,郑梅花指着窗外的水杉林说:“你们看这些树,根扎得深才能枝繁叶茂。教育也一样,要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初心。” 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的老照片里,年轻的她站在第一批学生的队列中,笑容与现在一样温暖。那些学生如今已步入中年,他们的孩子又成了她的最后一批学生。

2025年高考的铃声刚刚停歇,校园里还回荡着青春的回响。郑梅花坐在高三一楼的办公室里,窗外是六月初的阳光,透过水杉林的缝隙,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她的退休手续本该在今年四月就已办妥,但她坚持要送走这届高三学生,直到最后一场考试的结束铃响起,待学生们离开考场,郑梅花回到办公室,将一叠叠谈心记录按年份归档。最底层的笔记本上,褪色的钢笔字写着:“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种。”

如今,郑州一中的走廊依旧人来人往,但那个熟悉的身影已化作精神图腾。郑梅花用三十八年证明:真正的教育者,是把自己活成一束光,既照亮学生的前路,也温暖同行者的心房。当退休的钟声响起,她留下的不仅是叠成山的德育方案,更是一种 “不计得失、但求育人” 的梅魂风骨,在杏坛深处,永远散发着清芬。

图/文: 责编:王佳莉

客户端下载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wfxxjb@zzedu.net.cn